上一页|1|
/1页

主题:夯实依法治市的基层基础

发表于2014-11-12

 

 

  建设“法治四川”,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治蜀兴川的重大战略安排,功在当前、利在长远。

 从眉山来看,推进依法治市,既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又是建设幸福眉山的法治根基。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推进依法治市,“固本”需要“强基”。通过全民学法、基层自治等体系的构建,我市依法治市基础夯实,成效明显。

 村民自定“村规民约”

 “依法治村”大家没话说

 11月10日中午,小雨霏霏,丹棱县丹棱镇龙鹄村村民张大爷提着一口袋垃圾,打着伞,走到近200米远的垃圾收集箱丢掉。“要是以前,我随手就丢在门前的沟渠里了。现在不会了,除了环保意识,还有‘村规民约’管着,不会乱丢垃圾了。”

 张大爷话中的“村规民约”是这么一回事:在开展依法治村工作中,龙鹄村召开村民会议,将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垃圾收集费收缴、乱倒垃圾处理等写入“村规民约”,形成村组干部、承包人、村民三方监督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我制定、我签字、我承诺、我执行”的依法治理。

 实施中,村民每人每月缴纳1元垃圾收集费,通过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统一收集清运全村的生活垃圾。该村还通过村民会议、公开栏、宣传单、公益广告等,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垃圾处理新模式建立起来了,该村1500余人也慢慢形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村内不得敞养宠物和畜禽,违者罚款100元;所有机动车辆均只能停放在指定地点,乱停乱放者罚款100元;死亡畜禽必须消毒深埋处理,违者及随意丢弃者罚款200-500元……”在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这份“村规民约”中各类条款清晰。

 “村规民约”将条款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提高村民素质及生活质量,狮子村村务监督员杨兴儒表示,“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有约就要守,有法就要依’,培养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如今,“村规民约”已印成册,分发到户。

 看完精彩的文艺节目

 法律知识入脑入心

 法律意识不会自发产生,必须有灌输。但是粗暴式的灌输,群众不会“买账”。

 舞台上,上演着这一小品:两兄弟轮流赡养母亲,可大月的最后一天,谁也不管母亲,且振振有词,众多乡邻纷纷谴责;舞台下,村民说,不赡养父母到法院去告他们,用法律来解决。

 这一幕,是最近东坡区财政出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聘请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到园区、企业、乡镇、村、社区等基层开展法制宣传巡演的一个缩影。

 除了小品,法制宣传还有快板、三句半、说唱、歌舞、戏剧等形式,主要特点就是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每场演出后还有法律知识抢答,生动形象地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

 艺术团团长卫能翔介绍:“比如像小品《调解》,再现了基层干部调解邻里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一幕,《取证》、《求助》、《调解》、《邻里和》、《环保从我做起》等节目,均取材于现实生活。”

 法制宣传在给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宣传法律知识,传递正能量,受到群众的拍手欢迎。据了解,今年以来,该艺术团已演出107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

 东坡区永寿镇永新村村民李炳光在看了演出后就曾感慨:“现在富裕了,村民都想提升幸福指数,看了演出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也体会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今后一定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全民学法基层自治

 全市“一盘棋”成效明显

 近段时间来,我市把构建全民学法体系作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基础工程。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突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农村(社区)居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同时,我市把构建基层自治体系作为推进依法治市的基层实践,积极推动基层群众依法民主参与村(社区)相关事务管理。全面启动了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和谐建设,着力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点带面地打牢夯实依法治市的基层基础。

 “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闾阖之门。”“依法治市”是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石、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法治建设”,今年3月,推进依法治市电视直播大会就对各级党委提出要求。

 在依法治市工作中,我市构建“依法执政、法治政府、法治环境、全民学法、基层自治、依法经营、监督网络、舆论宣传”八大体系,以法治的方式领导科学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眉山,真正让良好的法治环境成为眉山加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