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数据解读⑤

发表于2015-08-06

                   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数据解读⑤

  

  【半年数据】


  今年1-6月,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六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十一位。


  【亮点回放】


  我市多措并举,致力于促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鼓励创业。全市积极组织开展“新春回归看眉山”活动,积极推荐创业先进,组织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先进以及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等参加眉山市创业就业先进表扬大会,其中12人成为我市优秀的创业代表,起到了一定的典范作用。收集了我市外出创业优秀企业代表30余名,并主动进行沟通联系,确认了19名参与了眉山市“新春回归看眉山”座谈会,进一步坚定企业家回家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促进就业。我市大力实施分类分级分层次培训,开展新增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技能提升、转岗择 业、家庭服务业等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数量和质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聘会,送岗位到街道、社区、高校和就业困难人群,不断扩大就业面。


  完善保障体制。我市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养老保险的转接机制,深入推进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一是调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待遇;二是新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数1万多人;三是完善和发展医疗保障制度;四是兑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不仅如此,在促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上,我市同样不遗余力。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把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扩大到农村,更多地向返乡农民工倾斜、向农村妇女倾斜、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加强宣传,扩大小额担保贷款知晓率,全面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促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转移性收入得到提高。我市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弱势群体,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的扩大和标准的提高,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也随之提高。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减贫促增收。我市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实施项目扶持关爱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创业扶持小贷到户、能力提升培训到户、住房保障补助到户、机制创新分红到户、教育扶贫援助到户,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劳动力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权威解读】


  上半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是什么支撑了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调查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位居全省第七位,创历年来最好排位,比上年上升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位居全省第六位,比上年上升1位,增速高于成都、德阳、绵阳、攀枝花、乐山、内江、自贡、遂宁等与眉山地理环境、农村经济相近的市。


  据国家统计局眉山调查队宋杰红介绍,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除了我市大力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外,工资性收入增长良好,电商营销成为增收亮点,上级项目助民增收等,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我市最低工资标准大幅提高,今年较上年同期增加110元。全市拥有网店近1000多家,从业人员10000多人,主要销售茶叶、腌腊制品、竹编工艺品、火烧木家具等产品,预计上半年网上交易额近10亿。同时,我市争取到省财政厅2015年第一批置换债券额度11100万元,对解开欠款链条,缓解企业困难,扩大再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经济持续向好、涉农项目投资稳中有升、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等,则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其中,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市向上争取到位涉农项目资金17.1亿元,投入涉农项目资金12.3亿元、同比增长2.3%;全市畜牧业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5.3%;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进,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岷江园区已建立土地信托流转服务中介机构,土地流转试点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34482亩,平均流转价格约700元/亩,农村土地转让经营权力度和规模将不断加大,农民财产性净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上一页|1|
/1页